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知识科普 > >

问:IPSC怎样治疗遗传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2022-10-08 14:42:46

答:遗传性PS缺乏可导致致命性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间质性肺病等。常见的相关基因包括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基因(SFTPB)、SP-C基因(SFTPC)、ATP结合盒转运子A3基因。过去基于肿瘤细胞(如A549细胞)的研究是这类疾病的一线模型系统,但其无法产生PS,而iPSCs可以分化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并分泌PS。Jacob等在遗传性SP-B缺乏患儿的iPSCs来源的ATⅡ细胞中发现其缺乏板层小体,不能合成SP-B,并形成错误加工的前SFTPC蛋白,经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后这种表型被纠正。Leibel等用携带野生型SFTPB基因的慢病毒感染SFTPB缺陷的iPSCs,在分化成肺类器官后,观察到其含有正常的板层小体并能分泌PS,证明疾病表型被纠正。Alysandratos等用SFTPC基因突变的ILD患者来源的iPSCs,诱导分化后比较突变体与对照组iAEC2,发现突变体iAEC2中积累了大量错误加工的前SP-C蛋白,他们还利用羟氯喹处理突变体iAEC2,发现该药物会加重观察到的异常。这些研究揭示了遗传性PS缺乏的病理特点以及药物作用,并且证明了基因编辑能够逆转疾病表型,另外,这类被纠正的细胞还有望成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出自《诱导多能干细胞在儿童疾病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田智琛,尹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