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知识科普 > >

问:什么MSC-EV的定义、来源和基本特性?2025-06-16 09:10:32

答:根据国际胞外囊泡协会最新技术指南的规范定义:MSC-EV是指由MSC分泌、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包裹且无自主复制能力的纳米级膜性颗粒。MSC-EV广泛分布于人体血浆、脑脊液、唾液、羊水、母乳等体液系统,且膜表面共表达CD9、CD63、CD81等四跨膜蛋白和HSP70、TSG101等分子标志物。但是,上述传统标志物在EV亚型的鉴别中存在局限性,比如:CD9、CD63曾广泛用于外泌体鉴定,但最新研究发现,它们也存在于微囊泡、凋亡小体甚至非囊泡颗粒(如脂蛋白)中,使常规检测技术(如透射电镜、传统分子标志物等)很难实现EV亚型的精准鉴定。

因此,既往根据对EV生物发生机制的假设和相关物理特性,将其分为外泌体、微囊泡、凋亡小体等的分类体系在实验验证层面存在缺陷,即大多数EV分离技术不能富集不同机制产生的EV,且对基于生物发生机制的EV亚型的鉴别也存在困难。因此,国际胞外囊泡协会更加推荐采用去假设化和重视实验验证的原则,对EV基于实验分离方法或物理特性分类,例如:将直径<200nm的EV亚群界定为小EV,将直径>200nm的EV亚群归为大EV。这种基于可量化指标的分类策略有助于解决EV术语应用混乱,推动EV相关研究向标准化、可重复的方向发展。为此,本文也将遵循此策略,统一使用“EV”作为通用术语。

出自《细胞外基质硬度影响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 作者:高丰,王纪亮,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