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信号通路调控乳腺癌干细胞特性的双重机制研究2025-07-10 09:53:34
血管生成是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形成新血管的过程,对实体肿瘤生长扩散至关重要。新生的血管为肿瘤提供了氧气、生长因子等关键物质,抗血管生成已成为临床常用肿瘤靶向治疗方案。Hh信号通路参与发育过程中的血管生成和缺血诱导的出生后新生血管形成。因此,靶向Hedgehog信号通路中的VEGF/NRP2、SMO、α6β1、FAK、Gli1和Gli2等信号分子,可以有效限制肿瘤生长、血管生成、转移与侵袭,以及相关生存信号的传导,成为治疗乳腺癌的一种有力策略。研究显示,姜黄素能够通过靶向Hedgehog/Gli1信号通路抑制TNBC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减少BCSCs的形成,并抑制与Hh信号通路、EMT及干细胞特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小分子化合物GANT61作为Gli转录因子的抑制剂,能够阻碍Hedgehog信号转导,从而抑制TNBC患者中BCSCs的增殖。BMP2和BMP4是人乳腺上皮干细胞及其生态位命运决定的关键调节因子,并参与乳腺癌的发展。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能够通过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和CD44信号通路诱导EMT的发生及乳腺肿瘤干细胞特性,从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肺部转移。尽管BMP2促进EMT和骨转移,BMP家族的成员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导致G1期阻滞并增加细胞凋亡,并抑制BCSCs的增殖,这表明BMP家族对BCSCs的调控可能具有双重作用。研究发现,BMP2通过调节细胞骨架的重组和细胞内外粘附分子的表达,促进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此外,环境污染物如双酚A和苯并芘可通过预激活BMP信号传导,改变人乳腺上皮干细胞对BMP2和BMP4的反应,进而影响干细胞的特性。
出自《乳腺肿瘤干细胞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作用》 作者:张宏博,孙凤桂,孙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