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囊泡在肾脏生理与病理中的双重作用2025-07-24 08:36:03
EVs在正常肾脏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近端和远端小管之间的通信,离子和水的运输以及肾脏细胞之间的旁分泌调节。在血液中,大多数EVs起源于血细胞或内皮细胞。在尿液中,其起源于足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和小管上皮细胞等肾脏细胞以及尿路内皮细胞。在肾脏的病理生理状态下,当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被破坏,尿液中的EVs也可来源于血液。血液和尿液中的EVs可作为持续炎症或感染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也有助于其发病机制。由上所述,EVs在RIRI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基于EVs治疗RIRI方面也大有可为。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细胞外囊泡在RIRI中的作用机制不断明晰,细胞外囊泡在RIRI中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其通过抗炎、免疫调节、血管生成、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抗纤维化和促进肾小管再生等多种机制改善RIRI。炎症反应是RIRI中的关键环节,EVs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白细胞募集是炎症和循环EVs(主要来自血细胞或内皮细胞)的标志,其拥有大量的趋化物质。
在向血管壁迁移的过程中,中性粒细胞释放中性粒细胞衍生的多种物质,其中包括一种具有趋化特性的促炎EVs和促炎microRNA。大量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含有促炎介质的EVs,如半乳糖凝集素-3,具有强大的细胞粘附和激活特性。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单核细胞募集。内皮细胞含有有效的趋化剂白细胞介素-8,以及G蛋白偶联的B1激肽受体,从而诱导中性粒细胞趋化。EVs含有促炎和抗炎特性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可通过减少炎症反应改善RIRI。
出自《细胞外囊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豪杰,刘宪勤,王锁刚。
上一篇: 细胞外囊泡在肾损伤修复中的信号调控机制
下一篇: 外泌体在肾小管氧化应激调控中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