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非编码RNA递送系统在急性肾损伤精准治疗中的应用前景2025-07-25 08:46:34

此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EVs在大小和含量上具有异质性,外泌体部分在体外缺氧/再灌注时减少细胞凋亡,促进小管细胞增殖。该部分富含参与肾脏再生的microRNA家族,包括miR-100、-21、-24、-214、-34a、-127、-30c、-29a、-125b、-10b、-let-7c、-99a、-17和miR-20a。另一项研究表明,上述肾小球间质干细胞样细胞及其EVs在单独肾缺血45分钟后再灌注静脉注射,通过促进小管细胞增殖来减轻小鼠AKI。实验中发现,注射后的小泡会归巢到受损的小管细胞,而不是肾小球。根据前期研究,来源于肾小球间质干细胞的囊泡经高浓度RNase预处理,其肾保护特性就会被消除,并且在这些EVs中发现有62种microRNA特异性聚集。

这些均表明非编码RNA的关键作用,因此,基于基因工程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相关基因的表达进程,搭载EVs对RIRI进行精准治疗成为可能。作为一种无细胞疗法,EVs注射具有高稳定性、渗透性、低免疫原性和低细胞毒性等优点。因此,EVs是一种可行且安全的替代细胞治疗方法。非编码RNA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Nase可消除这些作用。
一些候选miRNA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如抗凋亡、促血管生成和抗炎症作用。

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如CXCR4/SDF-1α相互作用,介导EVs靶向转移至缺血后损伤的肾脏,导致近端小管和内皮细胞内miRNA水平升高。同时,干细胞EVs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多种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包括Keap1-Nrf2、PTEN/Akt、Nrf2/ARE和Erk1/2通路,依赖于特定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内吞作用或靶细胞质膜上受体的激活。此外,不同尺寸的EVs组成具备高度异质性。
 
出自《细胞外囊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豪杰,刘宪勤,王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