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外泌体miRNA在肝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2025-08-01 08:53:00

由于miRNA具有稳定性高、疾病特异性表达谱显著等特点,其不仅可作为肝纤维化早期无创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更为开发基于miRNA的靶向调控策略,实现肝纤维化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将系统综述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NA对HSCs活化的分子机制,并探讨外泌体miRNA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临床价值。

肝细胞释放的外泌体miRNA通过精准调控HSCs功能,在肝纤维化进程中扮演着关键分子开关的角色,展现出促进疾病进展与参与潜在治疗干预的双向调控特性。在病毒感染、代谢紊乱等病理刺激下,肝细胞释放的外泌体miRNA作为关键信号分子,通过三条核心通路触发促纤维化级联反应,系统调控HSCs的活化进程。
 
(1)TGF-β/Smad信号通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诱导肝细胞分泌富含miR-19a的外泌体,通过靶向抑制HSCs中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解除其对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磷酸化的负调控,进而激活STAT3/TGF-β/Smad信号轴,驱动HSCs活化及胶原过度沉积。同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诱导的肝细胞还通过分泌富含miR-192的外泌体,直接激活HSCs的TGF-β/Smad通路,促进HSCs活化为肌成纤维细胞。(2)PI3K/AKT信号通路: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受损肝细胞释放的外泌体携带miR-1297,通过靶向降解HSCs中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从而促进HSCs增殖及纤维化进程。
 
出自《外泌体miRNA靶向肝星状细胞调控肝纤维化:从分子机制到临床应用》 作者:唐怡,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