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泌体的miRNA靶向治疗策略在肝纤维化中的应用2025-08-04 08:27:29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外泌体miR-192与miR-29a联合检测可显著区分中度与重度肝纤维化,诊断性能显著优于单一指标;血清外泌体miR-92a-3p与miR-146a-5p联合检测可将显著纤维化的诊断特异性提升至92%。在疾病进展监测方面:晚期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的外泌体miR-19a表达水平较早期患者升高;血清外泌体miR-155可作为肝硬化发展的敏感预后指标。基于外泌体的miRNA抗纤维化治疗策略正通过多维度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分子干预层面,人工合成的miRNA抑制剂与模拟物可实现对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精准调控。例如,经锁定核酸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靶向促纤维化miR-155,通过阻断TGF-β/Smad3与NF-κB信号通路,显著减少胶原沉积并抑制肝纤维化。与之互补,在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中,给予miR-690模拟物可以下调α-SMA等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
创新型递送系统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为增强微环境响应性,研究者开发了活性氧敏感的季铵化壳聚糖-没食子酸水凝胶,用于封装负载miR-4500的外泌体。该系统可在病理性活性氧浓度下触发药物的持续释放。其中,miR-4500通过靶向抑制TGF-β信号抑制HSCs活化,结合水凝胶的抗氧化特性,协同减少48%的胶原沉积,疗效显著优于传统递送方法。此外,在四氯化碳与胆管结扎两种纤维化模型中,外泌体递送的RBP-J诱饵寡核苷酸通过抑制巨噬细胞Notch信号通路,有效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与胶原沉积,为外泌体介导的靶向基因干预技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出自《外泌体miRNA靶向肝星状细胞调控肝纤维化:从分子机制到临床应用》 作者:唐怡,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