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技术的优化策略与应用前景2025-08-05 08:32:44
犬胚胎干细胞因不寻常的繁殖周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困难而获取困难,同时存在同种异体排斥反应、伦理等问题,应用大大受限。相较于间充质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相似的无限增殖和多能性等诸多特征,而且可从自体体细胞来源获得,弥补胚胎干细胞缺点,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细胞疗法道路。目前,犬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构建一般经过6个重要阶段:组织的获得、细胞的分离与培养、重编程、克隆形成、克隆扩增、多能性验证。尽管犬诱导多能干细胞已被广泛生成,但由于其构建的具体方案不统一、重编程效率低、外源基因沉默失败等诸多问题,阻碍其在疾病建模、药物筛选、疾病治疗与物种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因此,为激发犬诱导多能干细胞未来应用潜力,重编程方案仍需进一步优化。合适的体细胞类型和组织来源是成功构建犬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要条件。理论上各类体细胞均可被重编程,但选择重编程对象需综合考虑获取细胞的侵入性、细胞培养和重编程的难易程度等。首份有关犬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报道源自Shimada等开展的一项研究,他们对犬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重编程以构建犬诱导多能干细胞。
之后10年,犬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供体细胞来源越来越多元化、无入侵性,如犬真皮成纤维细胞、睾丸成纤维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尿源干细胞;此外,如牙周组织或脐带血等废弃生物制品来源的细胞也可能成为获得犬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有限资源。虽然犬诱导多能干细胞供体细胞来源多样,但目前尚无研究对比分析它们的犬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效率。
出自《犬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作者:高佳璇,高晨,李雨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