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基因激活材料在骨坏死修复中的研究进展2025-08-14 08:37:36

因此,保持MSCs的干性特征是利用好MSCs的关键前提。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MSCs进行基因修饰,这种将基因转染技术与组织工程方法的联合应用称为基因激活材料,在保持MSCs干性特征的同时,也增强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MSCs的基因转染多利用载体将外源基因作用于MSCs完成转化。病毒载体具有高效转染及持久性表达的能力,但其固有的安全问题限制了临床应用。此外,非病毒载体的基因整合风险小、免疫原性低,但其递送效率较病毒载体低得多。

KOZISEKT等通过研究来自脂肪和骨髓的4个供体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测试了2个启动子、4种DNA载体以及2种阳离子载体对hMSCs高效转染的影响。经系统比较各变量,发现使用Lipofectamine3000递送、含CMV启动子的微内含子质粒转染脂肪来源的hMSCs,可产生最高的转染水平,该研究有助于制备与临床相关的基因修饰hMSCs。LI HL等利用慢病毒载体将HIF-1α基因转入正常的MSCs并收集转染MSCs分泌的外泌体。体外研究结果表明,HIF-1α转染MSCs促进了外泌体的分泌。
 
将基因转染MSCs应用于兔的早期ONFH模型,研究发现,外泌体治疗组通过调控VEGF和BMP-2信号通路,延缓了ONFH的疾病发展,相较其它对照组的骨坏死区有更多的骨小梁和更小的骨组织塌陷区域。尤武林等利用高压静电法将Foxc2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包埋于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泡中,将微囊化的基因转染干细胞注入兔ONFH模型的髓芯减压区,并设立对照组。
 
出自《组织工程技术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者:罗南,孙彤,徐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