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基因联合转染技术在骨坏死治疗中的突破2025-08-14 08:39:06
PENG WX等利用腺病毒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该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钙骨基质相结合。建立比格犬ONFH模型,将上述双转基因BMSC-支架植入坏死区,并设立多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双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脱钙骨基质支架具有更强地促进骨再生与血管化的能力。此外,有研究表明,相较于单基因转染MSCs,多基因联合转染的MSCs在治疗骨缺损有更强的治疗效果。因此,探索出疗效更强的多基因转染MSCs治疗ONFH可能成为未来的新研究热点。与传统支架材料相比,3D打印支架可以为患者个性化定制适配性更高的骨支架,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用于ONFH的3D打印支架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机械性能。此外,适当的生物降解度和孔隙率也是ONFH修复支架应具备的特征。单一聚合物难以满足骨支架的一系列要求。为了得到与人体骨组织机械性能相匹配的支架材料,目前已探索出一系列复合材料,如无机-有机复合材料、金属复合材料等。
LIF等制作出了双过氧钒结合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3D打印复合支架,经检测发现其具有与大鼠骨小梁孔隙率一致的结构,并且该复合支架在缺血性ONFH的动物模型中可促进骨坏死处新骨细胞的生成。在骨坏死区微环境中,支架材料往往会面临使用寿命缩短及细菌大量增生引起的感染问题。因此,研究人员通常采用涂层技术,覆盖支架多孔结构,降低微生物的附着可能性。UMRATHF等利用3种聚合物分别对β-磷酸三钙进行涂层处理。
出自《组织工程技术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者:罗南,孙彤,徐中秋。
上一篇: 基因激活材料在骨坏死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 细胞因子递送系统的创新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