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α-地中海贫血突变谱系特征分析2025-08-20 08:36:44
HBA2基因突变对疾病表型的影响通常更为严重,而在基因治疗策略的设计中,优先添加或修复HBA2基因有望获得更优的治疗效果。α-地中海贫血由α-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并可分为α0-地中海贫血突变及α+-地中海贫血突变,分别对应单条染色体上HBA1及HBA2同时缺失或突变,及单条染色体上仅有一个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的情况。根据突变类型,上述突变可进一步分为缺失型α0突变(--),缺失型α+突变(-α)及非缺失型α+突变(αTα),后者主要涉及α-珠蛋白基因上的点突变或小片段缺失突变。目前我国人群中已知的α-地中海贫血致病突变类型多达104种,涵盖28种α-珠蛋白基因簇大片段缺失型突变和76种非缺失型突变。其中我国最常见的致病突变类型包括东南亚缺失型α0突变(--SEA)、右侧缺失型α+突变(-α3.7)、左侧缺失型α+突变(-α4.2)、HBA2:c.369C>G(HbWestmead,HbWS)、HBA2:c.427T>C(HbConstantSpring,HbCS)、HBA2:c.377T>C(HbQuongSze,HbQS),上述6种突变在我国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可达到2.54%,并覆盖我国98%以上的α-地中海贫血患者。
非缺失型突变的病理效应存在显著差异。HbWS突变产生轻度不稳定的血红蛋白四聚体,表现出比缺失型突变更温和的α-珠蛋白链表达缺陷。与之相反的是,HbCS突变可使终止密码子突变为谷氨酸,并导致HBA2mRNA稳定性降低,最终以约1%的低产量生成了不稳定的αCS-珠蛋白变体,其在野生型α-珠蛋白链基础上延伸了31个氨基酸。而HbQS突变下生成的αQS-珠蛋白变体会与β-珠蛋白链形成高度不稳定的血红蛋白四聚体。这些不稳定的蛋白变体在无法生成正常血红蛋白的同时,通过形成包涵体加剧了对红细胞膜的损伤。这些发现为理解α-地中海贫血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开发靶向治疗策略指明了方向。
出自《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作者:刘倩宜,李欣瑜,方建培。
上一篇: 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
下一篇: 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与表型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