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与风险因素分析2025-09-08 08:41:07

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整体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性为41.5/10万,较女性(31.2/10万)高出33%。这种差异在不同解剖部位中表现突出,其中近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来看,各部位结直肠癌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5岁以上人群尤为明显;尽管65岁及以上为主要发病群体,但50岁以下个体占比达13%,50~64岁群体约占32%,提示中年群体的发病风险不容忽视。此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生存率及死亡率存在种族和地区差异,美洲原住民和阿拉斯加原住民风险最高,亚洲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风险最低。超过50%的病例及死亡可归因于吸烟、不健康饮食、酗酒、缺乏运动及超重等可干预风险因素。
 
SEDLAK等研究揭示,结直肠癌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支持快速增殖,其特征为依赖有氧糖酵解生成生物合成分子,同时需高效获取营养及清除废物。饮食在发病机制中作用关键,高脂、高糖饮食均与发病相关;肠道微生物组通过代谢产物影响结肠干细胞生物学行为,例如产乳酸细菌可通过激活整合蛋白信号通路促进结肠干细胞增殖,进而参与肿瘤发生。这些发现为理解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治疗领域,CIARDIELLO等发现,约20%的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已发生转移,50%的局部病变患者最终进展为转移性疾病。目前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以分子分层为基础,一线及二线方案结合遗传变异检测,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与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后续治疗需依据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家族、B型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基因突变状态及微卫星不稳定性高/错配修复缺陷特征状态制定策略。
 
出自《结直肠癌炎癌转化及疾病发展中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作者石智尧 ,高宇 ,刘丽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