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微环境与癌症干细胞转化机制研究2025-09-08 08:42:57
对于一线或二线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有显著反应者,可采用EGFR抑制剂再挑战治疗。靶向EGFR家族及其胞内信号通路是转移性结直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核心,其中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和神经母细胞瘤RAS病毒癌基因同源物基因突变分析是分子表征的关键标准,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依据。研究表明癌症发生发展与炎症密切相关。AFIFY等探讨慢性炎症对癌症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癌症组织生长由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及成瘤潜力的癌症干细胞驱动;在慢性炎症条件下,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可刺激未分化细胞转化为癌症干细胞。癌症可起源于已分化细胞或未分化干细胞或祖细胞,后者具有强可塑性与再生能力;慢性炎症等条件下,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水平改变,可诱导未分化细胞向癌症干细胞转化。慢性炎症因细胞长期暴露于炎症介质引发,后者通过促进细胞持续增殖与存活加速癌症进展。AFIFY等推测,慢性疾病可构建癌症诱导龛,形成支持癌相关细胞出现的微环境,且不同器官的癌症诱导龛存在差异,该微环境由癌细胞自身提供以维持其存活。这些发现为理解炎症与癌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癌症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STEVENS等人在炎癌转化相关癌症研究中,发现炎性乳腺癌这一罕见高侵袭性亚型,通过多色免疫荧光分析证实其中CD44+、CD24-细胞最为常见且多表达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结合pSTAT3的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和RNA测序分析显示:pSTAT3在耐药细胞中调控炎症、上皮间质转化及磷酸酶4A相关的基因;代谢组学分析揭示耐药细胞中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升高,且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可作为潜在治疗靶点。
出自《结直肠癌炎癌转化及疾病发展中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作者石智尧 ,高宇 ,刘丽坤。
上一篇: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与风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 细胞焦亡在肿瘤免疫调控中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