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CRISPR/Cas9的临床应用场景会不断扩大2021-12-20 09:27:29

除病毒作为载体外,其他递送手段包括转座子、裸质粒、载体传递系统(如电穿孔技术)和高压注射技术等,但由于递送效率较低等原因,临床应用受限。另外,以规律成簇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的Cas9核酸酶(CRISPR/Cas9) 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迅猛发展并也因此获得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核酸酶对特定靶基因进行精确改造,目前已应用到临床研究中。2019年9月,Xu等报道一例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白血病患者接受CRISPR/Cas9技术改造( CCR5 基因) 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SCPs)移植,干细胞回输后13天和27天造血重建,6个月免疫重建,4周出现的供体嵌合维持到19个月,基因测序显示CCR5发生插入和删除突变的效率为17.8%。研究结果显示,非病毒转染CRISPR/Cas9可高效编辑HSCPs的CCR5基因,对白血病合并 HIV感染的治疗有一定效果。随着临床研究的初步成功,预计CRISPR/Cas9的临床应用场景会不断扩大。
 
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必须通过“确实证据”①来确定,其中证据的质量由合理的疗效终点来反映。临床获益(患者的感觉、功能和生存) 或经过验证的替代终点可以支持产品的常规批准,而未经验证的替代终点可支持加速批准。基因治疗产品中,治疗罕见病的个体化产品可通过小样本单臂研究获批,但“现货供应”类产品( 溶瘤病毒) 则同样要求随机研究。因此,针对不同适应证的基因治疗产品需要有差异化的临床研究设计,而深刻了解疾病特征和临床需求,参考监管部门指导并与其保持沟通对研究的设计、执行和注册均非常重要。
 
出自《基因治疗产品的开发现状与挑战》作者徐应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