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机制与疗效2025-09-17 08:35:55
在RA的治疗中,MSCs可释放多种可溶性因子和胞外囊泡,调节免疫细胞(使Th17/Treg细胞比值和M1/M2巨噬细胞比值正常化),改善炎症微环境,并诱导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分化,从而有效缓解RA患者的炎症症状,改善关节功能。虽然还需要更多临床试验来解决现有问题并优化治疗方案,但预计MSCs将为RA患者提供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治疗选择。对于MS,MSCs在免疫调节和神经修复方面潜力显著。静脉或鞘内注射MSCs可减少MRI病灶体积,改善认知功能,骨髓、脂肪、脐带来源MSCs都有效果,而脐带来源MSCs效果更优。静脉注射可产生系统性免疫调节,但易被肺、肝截留。鞘内注射直接靶向CNS,疗效更显著但操作复杂。目前临床证据支持MSCs的短期安全性及部分疗效,但长期效果和机制需进一步验证。在SS中,有报告显示在SS患者和小鼠中,经静脉或腹腔注射MSCs后,唾液分泌改善,唾液腺中的淋巴细胞浸润减少,炎症细胞因子减少,抗炎细胞因子增加。其原理可能是移植的MSCs通过分泌IFN-β促进DC产生IL-27水平恢复Th17/Treg平衡,缓解SS样症状。MSC治疗炎症性肠病,具有潜力,局部应用效果更好,且安全性较好,但现有证据受限于异质性和方法学缺陷。需进一步研究优化方案并验证长期疗效与安全性。
为了评估MSCs移植治疗自身免疫及风湿免疫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聚焦于随机对照试验,明确其对不同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特征,一篇文章检索统计了中英文数据库2183名患者,覆盖RA、骨关节炎、AS、SLE、IBD、MS、pSS等疾病,发现MSC移植在OA、SLE、IBD、PSS等疾病中展现出潜在疗效且安全性良好(所有疾病中,MSC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未来需更多大规模、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并优化治疗策略以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出自《风湿免疫病的细胞治疗进展》作者尹张奕,魏莹莹,钟继新。
上一篇: MSCs功能障碍与自身免疫病治疗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