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器官芯片模型在AMD病理机制研究中的精准应用2025-09-18 08:49:28

器官芯片模型能够精确再现RPE细胞在不同病理微环境下的功能变化,包括低糖和缺氧应激条件下的适应性反应,以及促VEGF分泌调控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通过微流控通道的精确控制,研究人员可实现对细胞微环境的动态调控,从而更准确地模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病理生理变化。体外培养细胞模型为阐明AM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研究工具。在氧化应激研究方面,体外实验证实RPE细胞的氧化还原失衡是疾病发生的关键环节。iPSCs-RPE细胞模型显示,患者来源细胞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表现为线粒体自噬相关通路活性降低。同时,随着年龄增长,NRF2活性逐渐减弱,导致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加剧,这提示增强NRF2的活性可能成为潜在治疗靶点。

在德鲁森样沉积物形成机制研究中,多种RPE细胞模型(包括永生化细胞系、原代细胞和干细胞分化细胞)均证实,氧化应激可诱导产生与临床病变相似的沉积物。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特定基因突变的细胞模型,进一步揭示了脂质代谢紊乱与补体系统激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补体系统异常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在炎症或缺氧条件下,RPE细胞的补体因子表达显著增加,这些补体成分可调控VEGF的表达并影响细胞代谢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补体抑制剂的体外实验结果与临床试验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体外模型未能完全模拟体内复杂的免疫调节网络有关。此外,胆固醇代谢异常与AMD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特定基因变异可影响RPE细胞的胆固醇外排功能,而肝X受体激动剂能显著提升胆固醇转运蛋白表达,有效减少细胞内脂质蓄积。3D共培养模型进一步证实,高胆固醇微环境可促进病理性血管生成。这些研究为AMD的机制探索和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出自《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体外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作者陈鑫,莫亚欣,刘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