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转录因子EB稳定性调控中的作用2025-10-14 09:38:47

但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在被亚羟基苯胺异羟肟酸(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处理后的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增强的转录因子EB乙酰化,促进转录因子EB转录活性和溶酶体功能,这与脱乙酰酶1效应相悖,这可能源于亚羟基苯胺异羟肟酸诱导多位点联合乙酰化(如第91/103/116/430位赖氨酸)的协同效应,该功能超越了脱乙酰酶1对单一第116位赖氨酸位点的去乙酰化调控,并且脱乙酰酶1属于Ⅲ类组蛋白脱乙酰酶,不在其抑制范围内。这些相互矛盾的研究都表明,在自噬溶酶体生物发生过程中,转录因子EB乙酰化是转录因子EB中一种新型且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不同的细胞内或环境线索可能会刺激不同的乙酰转移酶来控制转录因子EB活性,但没有进一步揭示转录因子EB的乙酰化或去乙酰化是依赖于还是独立于溶酶体生物发生过程中的转录因子EB磷酸化或去磷酸化。

后续研究证据显示,经曲古抑菌素A处理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介导的转录因子EB磷酸化状态虽未改变,但仍可诱导转录因子EB的第347位赖氨酸位点乙酰化,促进其核转位并激活溶酶体生物发生,表明乙酰化是一种独立于去磷酸化的新型修饰机制,通过直接驱动转录因子EB核易位及下游功能发挥作用。
 
由于核蛋白酶体的存在,像羧基末端HSP70/90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蛋白这样的E3连接酶可同时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表明转录因子EB的降解可能不仅发生在细胞质中,也可能发生在细胞核内。最近研究发现,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对维持胞核和胞质区室中转录因子EB稳定性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出自《转录因子EB介导自噬溶酶体通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作者胡亚琳,黄凤琴,杨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