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在Tau蛋白病理调控中的关键作用2025-10-15 08:44:02
除了参与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和清除,自噬也参与调节Tau蛋白的聚集。Tau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通过其微管结合区来稳定神经元微管,在病理条件下Tau将会从微管中分离并折叠成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过度磷酸化会导致Tau蛋白失去与微管结合的能力,而畸形的、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最终形成一系列的不溶性纤维状聚集体,逐渐累积并形成阿尔茨海默病的另一个主要组织学特征——神经纤维缠结。含缬氨酸的蛋白是自噬通路中的一个重要因子,通过调节自噬通量来影响Tau蛋白的清除,人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含缬氨酸的蛋白表达严重下调,在Tau病小鼠模型中证实了含缬氨酸的蛋白过表达显著降低磷酸化和寡聚体或聚集体Tau的水平,并挽救了Tau诱导的认知行为表型,与含缬氨酸的蛋白在Tau蛋白清除中的作用一致。
此外有研究发现,杨梅素这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激活自噬相关蛋白5依赖的Tau自噬,促进过度磷酸化修饰Tau的清除,从而间接限制Tau聚集,达到几乎完全抑制神经细胞中的Tau蛋白毒性的作用。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精脒合成酶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上调,降低精脒合成酶的表达可以增强自噬来抑制Tau蛋白的病理磷酸化和错误折叠,减少Tau蛋白的积累,并在果蝇模型和人类细胞中改善神经退行性和细胞死亡。这些都表明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自噬功能障碍会加剧淀粉样变性和Tau病理,并导致受损细胞器的积累,例如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自噬溶酶体通路呈现未成熟自噬体累积、自噬体-溶酶体融合率下降、溶酶体酸化异常的三级功能障碍。
出自《转录因子EB介导自噬溶酶体通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作者胡亚琳,黄凤琴,杨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