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组织中瘦素的合成与分泌调控2025-10-20 08:43:56
在血清中,瘦素以游离和与蛋白质结合2种形式存在并循环,这2种形式之间的动态平衡对调节瘦素的生物利用度至关重要,其中游离形式是瘦素具有生物活性的形态。除白色脂肪组织外,瘦素还存在于其他多种组织中,如乳腺、卵巢、胎盘、垂体、骨骼肌、胃、淋巴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及骨组织,但白色脂肪细胞是瘦素最主要的分泌来源。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脂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因此瘦素主要反映了机体脂肪组织中的能量储备状况。瘦素表达和循环浓度不仅呈现昼夜节律性波动,还会随营养状态的改变而变化。瘦素分子的氨基末端含有一段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序列,负责引导前体分子进入分泌途径,分泌入血清的成熟瘦素分子则是该信号肽被切除后形成的由14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肽链。瘦素的合成与分泌受控于复杂的内分泌、神经内分泌及旁分泌信号网络。总体而言,瘦素的分泌水平与体质量及营养状态呈正相关,例如,饥饿状态下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下降,这是机体对能量缺乏状态的适应性生理反应。此外,皮下脂肪组织相较于内脏脂肪组织具有更高的瘦素分泌能力。
 
瘦素的分泌受到多种生理因素的调节,这些因素包括体脂分布、性别、年龄、青春期阶段、禁食、进食状态以及运动等,同时还受多种激素的影响。胰岛素是瘦素生成的关键调节因子,长期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血浆瘦素浓度升高,而短期高胰岛素血症对血浆瘦素浓度则无明显影响。在人体研究中,胰岛素输注可增加血浆瘦素浓度;相反,儿茶酚胺则通过结合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来抑制瘦素合成;此外,皮质类固醇和肿瘤坏死因子α能刺激瘦素合成,而甲状腺激素对瘦素可能起抑制作用。
 
出自《瘦素调控骨代谢的机制》作者孙龙 ,吴海洋 ,仝林建。
上一篇: 瘦素在骨代谢调控中的中枢与外周作用机制
下一篇: 瘦素与脂联素在骨代谢中的协同调控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