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s来源与培养条件对生物学效力的调控2025-11-10 08:32:42
构建MSCs效力评价方法的难点在于MSCs有较大的异质性,包括细胞来源、生产工艺、微环境、给药途径以及患者情况等,这些都会影响MSCs的生物学效力。MSCs可以分为自体来源和异体来源。其来源丰富,包括骨髓、脂肪、脐带、胎盘、宫内膜、牙髓、羊水和羊膜等,不同组织来源的MSCs在表面标志物、细胞增殖、分化、免疫调控、促血管生成、细胞迁移和旁分泌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来源MSCs的功能差异可能部分与其发育起源有关。MSCs的发育起源可能包括神经嵴、中胚层和滋养外胚层。神经嵴来源的MSCs具有更强的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以及更强的修复血脑屏障损伤和改善卒中后神经的功能;中胚层来源MSCs具有更强的免疫调节与造血支持能力。使用生物测定和基因分型对不同来源的MSCs进行仔细表型表征将有助于区分细胞性能。同时,供体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也会影响MSCs的生长动力学、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能力等。
血清、微载体、2D或3D培养、代次、是否冻存、冻存方法、冻存时间和复苏-平衡时间等因素会影响MSCs的生长、增殖和分泌组成。同时,MSCs可能经过不同的微环境激活和/或处理,显著改变分泌组的组成,从而影响MSCs的生物学效力。MSCs的给药方式包括静脉给药和局部给药等,静脉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同一种临床适应证可能有多种给药方式,不同递送方式影响MSCs体内存活、迁移和分布。直接递送到靶器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MSCs旁分泌作用,Alofisel治疗克罗恩病相关肛周瘘的成功开发是这一策略的典型案例。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效力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者王进美,秦美蓉,王 平。
上一篇: 间充质干细胞多重作用机制的系统解析
下一篇: 生物材料包埋对MSCs治疗效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