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血管生成功能检测方法的分类与评价2025-11-10 08:37:42

对于局部缺血性疾病,MSCs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血管再生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调节内皮细胞行为,包括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对于血管再生功能的检测方法可以分为2类:①测定MSCs分泌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实验。②测定目标细胞功能实验。VEGF的表达水平与内皮细胞功能如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相关,因此定量测定VEGF的含量可以作为MSCs血管再生功能测定的替代方法。乙醛脱氢酶与氧化应激有关,也有研究者以乙醛脱氢酶的表达水平作为血管再生功能的替代标志物。

除此之外,MSCs还产生许多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生成素-1、胎盘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这些因子也可以作为MSCs血管生成功能的替代生物标志物。测定目标细胞功能实验中,例如:可以测定MSCs或MSCs条件培养基诱导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的能力,常用的实验包括划痕实验、基质胶血管生成实验、体外主动脉环实验等。Iqbal等开发了一种基于MSCs与成年大鼠主动脉环共培养的方法,共培养5d后,相比于对照组,共培养组的内皮网络从主动脉环向外呈放射状生长。
 
Brennen等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明胶包被的葡聚糖珠结合,然后嵌入模拟伤口愈合微环境的纤维蛋白基质中,并在显微镜下观察MSCs条件培养基诱导HUVEC发芽和血管形成的过程,从而评估MSCs条件培养基的促血管生成能力,该方法突破了2D体外血管生成的局限性。本文在阐述MSCs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影响MSCs生物学效力以及常见的体外效力评价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和比较。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效力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者王进美,秦美蓉,王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