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Notch信号通路在ISCs分化中的核心作用2025-11-11 08:43:43

肠道更新依赖位于隐窝底部的Lgr5+ISCs的增殖及分化,而位于隐窝“+4“位置的Bmi-1+ISCs常处于静息状态。在不利条件下Lgr5+ISCs受到损伤时,静息的Bmi-1+ISCs可产生子细胞补充受损的Lgr5+ISCs和肠道上皮细胞。因此储备ISCs被认为是组织修复的后备干细胞储备池。同时,在上皮损伤诱发的再生反应中未彻底分化的分泌和吸收型祖细胞也会去分化成为Lgr5+ISCs以维持ISCs池稳态。

Lgr5+ISCs增殖分化维持肠道组织更新。肠道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免疫细胞和微生物等产生的调控ISCs更新、增殖和分化的信号分子组成的微环境被称为干细胞生态位,主要包括Notch、Wnt、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等信号分子。干细胞之间会竞争肠道生态位,被“挤出“干细胞区的细胞在接触到不同浓度的分化调控因子时进行分化。具体而言,当Lgr5+ISCs细胞受到Notch信号通路效应分子hes家族bHLH转录因子1的刺激后,ISCs先转化为过渡放大细胞后进而分化为肠细胞。
 
当细胞未受到Notch信号通路的刺激时会分化成分泌型肠上皮细胞祖细胞。迁移离开干细胞区的分泌型祖细胞在接受到Wnt信号刺激后会在上皮细胞之间的Eph-ephrin作用下返回隐窝底部成为潘氏细胞。未受到Wnt蛋白刺激的分泌型祖细胞分化成为杯状细胞、肠内分泌细胞或Tuft细胞。M细胞的分化不受Notch和Wnt通路的影响,主要是由派尔集合淋巴结中核因子受体激活因子-κB配体直接刺激形成。Notch信号通路是决定Lgr5+ISCs分化命运的关键信号通路。Notch信号的激活依赖配体呈递细胞和受体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因此,Notch配体如Dll1和Dll4主要由与ISCs相邻的间充质细胞和潘氏细胞提供。Notch配体和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诱导受体细胞内形成Notch胞内结构域。
 
出自《肠道微生物和宿主肠道干细胞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郭芳申,甄文瑞,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