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BMP信号通路对肠道干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2025-11-11 08:46:57

EGF是调节ISCs活性的一种外源性因子,主要由潘氏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EGF通过与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的ErbB1-4结合介导细胞通路转导,主要包括EGF、转化生长因子-α、双调节蛋白、表观原、肝素结合EGF样生长因子、表皮调节蛋白、β细胞蛋白和神经调节蛋白等。EGF配体具有受体结合特异性,具体而言,EGF、TGF-α、AREG和EPGN与ErbB1受体特异性结合,HB-EGF、EREG和BTC与ErbB1和ErbB4特异性结合,NRG1和NRG2与ErbB3和ErbB4特异性结合,NRG3和NRG4与ErbB4特异性结合。

EGF配体同ErbB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细胞特定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磷酸化残基通过激活MAPK、PI3K-AKT和JAK-STAT等通路,调控ISCs的增殖和分化。BMP属于转化生长因子家族,由肠道间充质细胞产生,主要类型为BMP2和BMP4等。BMP2和BMP4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型结合激活SmaD蛋白,抑制Lgr5+ISCs增殖,促进其分化。同时隐窝周围的基质细胞,包括肌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可分泌BMP抑制剂,包括Noggin、Chorordins和Gremlins等,促进ISCs的增殖和更新。与Wnt信号相反,BMP浓度由隐窝底部至绒毛顶端逐渐提高,两者以冗余的方式建立ISCs分化生态梯度。
 
Notch信号通路是决定ISCs分化命运的首要因素,其激活会促进ISCs向肠细胞分化。肠道固有层浆细胞分泌的多聚免疫球蛋白A通过与肠细胞表达的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结合运送到上皮细胞顶端膜,进而转化为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可通过凝集或抑制细菌鞭毛蛋白的形成进而限制潜在致病菌如分段丝状细菌和变形杆菌的生长,包裹共生菌如阿克曼菌和乳杆菌等增强其在肠黏膜中的黏附和定殖。
 
出自《肠道微生物和宿主肠道干细胞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郭芳申,甄文瑞,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