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酸对肠道干细胞功能的差异化调控2025-11-12 08:52:58
次级胆汁酸是初级胆汁酸经肠道细菌7α-脱羟作用所形成的胆汁酸,主要包括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及其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的结合物。根据合成途径和结构的不同,胆汁酸可分为12α-羟基化胆汁酸和非12α-羟基化胆汁酸,两者对ISCs的增殖分化功能具有相反的调控作用。在炎症性肠病个体中胆酸通过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的活性,抑制脂肪酸氧化和Lgr5+ISCs的自我更新。奥贝胆酸可通过法尼醇X受体-细胞色素P450家族8亚家族B成员1信号通路恢复受损的黏膜上皮更新能力。高脂饲喂诱发的DCA循环水平提高会引起小鼠肠道内质网应激,从而降低ISCs增殖和分化为杯状细胞的能力。类似地,DCA可通过FXR依赖机制引起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EGF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失活从而抑制肠细胞增殖。与之相反,在受损肠道的上皮再生过程中非12α-羟基胆汁酸LCA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TGR5激活Src/Yes相关蛋白和下游靶标基因促进ISCs更新和肠内分泌细胞的形成。类似地,UDCA通过抑制FXR活性并增加结肠上皮细胞中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l通道的表达,以促进肠黏膜愈合。Yamada等发现,一种具有维生素D样活性的石胆酸衍生物可上调肠道类器官发育成熟标志基因CYP3A4的表达。
总之,12α-羟基化胆汁酸如胆酸与非12α-羟基化胆汁酸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等对ISCs增殖和分化功能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两者共同构成维持肠道干细胞稳态的胆汁酸调控微环境。色氨酸侧链上的吲哚基团可被宿主和微生物代谢为吲哚衍生物,如色胺、吲哚、3-甲基吲哚、吲哚-3-乳酸、吲哚-3-乙酸、吲哚-3-丙酸、吲哚-3-丙烯酸、吲哚-3-甲醛和吲哚-3-乙醇等。
出自《肠道微生物和宿主肠道干细胞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郭芳申,甄文瑞,张祎。
上一篇: 丁酸代谢对肠道微环境与干细胞稳态的调控
下一篇: 芳香烃受体在肠道干细胞稳态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