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MSCs治疗CLTI的疗效比较2025-11-13 08:52:40
PLX-PAD是一种胎盘源性间充质样细胞,表现出良好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其通过分泌VEGF、HGF、基质金属蛋白酶以及ANG等细胞因子,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状结构形成。在非糖尿病患者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中,PLX-PAD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12个月无截肢生存率,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另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自体BM-MNCs与同种异体脐带胶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疗效。结果显示,接受自体BM-MNCs和allo-WJ-MSCs治疗的患者在Rutherford分级、TcPO2值、疼痛评分和无痛步行距离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且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保肢率达100%,而安慰剂组60%的患者在不同时间内被迫截肢。值得注意的是,allo-WJ-MSCs的治疗效果总体优于自体BM-MNCs,结果令人鼓舞。局部注射是MSCs治疗CLTI最常见的输注方式,通常采用缺血区域肌肉注射。局部注射能够将MSCs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并在局部形成MSCs库,释放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从而快速发挥治疗作用。然而,这种方式可能会造成组织损伤,如局部肌肉硬化或继发感染等。全身输注使用较少,这种方式可使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
MSCs必须从血液循环迁移到靶组织才能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尽管MSCs在治疗CLTI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临床转化潜力,但仍缺乏标准化的输注方式以保证MSCs的最佳植入。目前,不同输注方式的疗效差异尚无定论,也无推荐的MSCs输注方式。因此,MSCs输注方式的确定仍需要进行更多的对照研究。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作者刘志强,谷旭放,倪爱新。
上一篇: AD-MSCs在糖尿病相关肢体缺血治疗中的临床进展
下一篇: Menin蛋白在骨代谢调控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