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2021-08-30 11:11:27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免疫抑制特性和组织都具备修复作用,低免疫原性主要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低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不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目前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有3种类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与分化潜能,较低的免疫原性,可以对慢性结肠炎发挥长期的保护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广泛,但由于其含量较少,提取过程中患者存在痛苦,且随着年龄增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目将越来越少,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此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出现,克服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缺陷,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免疫抑制功能。
由于无创和无痛采样功能,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也逐渐成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种子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主要有2种手段:干细胞移植治疗肠腔炎症性肠病以及干细胞局部注射治疗炎症性肠病所致瘘管。近年来不少研究对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局部注射自体或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在多个病例和随机对照试验中均显示阳性结果,免疫调节剂、抗肿瘤坏死因子α药物和局部管理(包括手术)的传统疗法都疗效甚微。
出自《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及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作用与问题》 作者黄文文; 李硕; 侯宗柳; 王文举。
下一篇: 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