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s是以旁分泌而非细胞方式介导其抗肿瘤功能2022-02-08 09:01:00
在过去的20年中,很少有细胞能像间质干细胞一样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对MSCs的着迷部分归因于它们涉及广泛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发育,组织修复,器官移植,自身免疫和癌症等,另外,部分归因于其难以捉摸的身份。目前的实验模型表明,MSCs可能具有同时促进和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但是它们的净效应似乎主要是促肿瘤的。肿瘤生长可引发并维持慢性炎症、组织结构重塑和免疫抑制,这被称为“永不愈合的伤口”,而MSCs广泛参与其中。MSCs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胞外囊泡和细胞间接触对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的调节作用是MSCs影响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机制。MSCs可能对免疫细胞产生两种相反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出有利于肿瘤进展的免疫抑制特征,另一方面利用它们的可塑性来表达抗肿瘤和促免疫属性,这便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治疗选择。不过,这些仍需要不断深入研究肿瘤细胞,MSCs 和免疫细胞之间的功能关系,尤其是肿瘤细胞如何编辑MSCs以利于它们的功能,以及允许这种编辑发生的MSCs可塑性基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的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肿瘤组织及其微环境相互作用,可以增殖和分化多种不同细胞类型。肿瘤能够形成十分复杂的异质环境,包括基质细胞、肿瘤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分子、细胞外基质、周围血管和信号分子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直接或间接有助于维持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基质细胞包括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和 MSCs。
肿瘤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分子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EVs。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肿瘤微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细胞类型是间质干细胞,也称为多能间质细胞或药物信号细胞或医用信号细胞。近年来,EVs作为细胞间通讯的关键执行者被广泛研究,其是含有生物信号分子的纳米级囊泡并能够介导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有研究认为MSCs具有抗肿瘤作用,并因其免疫调节能力和在肿瘤部位的积聚能力等特性而备受青睐。研究发现 MSCs是以旁分泌而非细胞方式介导其抗肿瘤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SCs来源的 EVs(MSCEVs)可以将蛋白质和 RNA等生物信息物质转移到受体细胞,并对不同的肿瘤细胞的生长产生多种影响。
出自《间质干细胞亚群及其胞外囊泡对卵巢癌和乳腺癌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涛。
下一篇: 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