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外囊泡与肿瘤的应用2022-02-09 09:01:47
EVs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将多种表面标志物、信号分子、致癌蛋白和核酸转移传递到基质细胞,从而改变基质细胞的行为功能。事实上,一些研究表明EVs可以影响CAFs、内皮细胞、肿瘤相关脂肪细胞、MSCs和免疫细胞的行为。十年前,Webber及其同事发现癌细胞释放的EVs可以将信息传递到正常基质成纤维细胞并触发细胞发生反应,这将导致NFs分化为成肌纤维细胞表型,他们表示 TGF-β分子主要参与主导这种分化。之后,一些研究着重关注了EVs转移各种microRNA参与NFs向CAsF的转换关系。然而,这种关系是相互的:不仅肿瘤来源的EVs可以促进肿瘤基质细胞的变化,而且CAFs来源的EVs也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进展和转移。Luga及其同事的研究显示CAFs分泌的EVs是乳腺癌细胞中Wnt-planar细胞极性通路的有效调节剂,这有利于肿瘤的转移;Santi等人证明CAFs能通过EVs将脂质和蛋白质转移至肿瘤细胞中并促进肿瘤生长。最近,Dourado等人认为CAFs释放的EVs能够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此外,有证据表明EVs中的miR196a可通过靶向CDKN1B和ING5在头颈癌中产生对顺铂耐药性。EVs通过刺激内皮细胞的增殖、导管的形成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肿瘤相关血管生成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Grange等人研究证明,从人肾癌干细胞释放的EVs能刺激血管生成,促进转移生态位并在肾癌细胞静脉注射后增强SCID小鼠的肺转移能力。EVs还被证明可以将一些血管生成因子,如CD47、CD147、Egr-1、miR135b、Rak1 和 PAK2转移到内皮受体细胞,从而证实其促血管生成的能力。内皮细胞来源的EVs在全身循环时,能够将信息传递给原发性肿瘤和转移部位的不同细胞类型。例如,与神经胶质瘤相关的人内皮细胞,除了分泌细胞因子外,还通过释放富含CD9的EVs提供肿瘤支持性微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它们影响胶质瘤CSCs,促进体外增殖、自我更新和肿瘤球的形成,并在体内产生肿瘤。CAAs-EVs也可以通过以下不同的机制促进肿瘤细胞向更具攻击性的表型发展:(1)涉及脂肪酸氧化酶的转移;(2)通过转移 MMP3 增强 MMP9 的活性;(3)如在乳腺癌细胞中观察到Hippo信号通路的激活。
出自《间质干细胞亚群及其胞外囊泡对卵巢癌和乳腺癌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涛。
上一篇: 胞外囊泡的分离、鉴定及保存
下一篇: EVs在肿瘤治疗中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