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V活疫苗都是基于经典毒株研制的应用2022-02-16 09:24:2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3~ 6周龄雏鸡。法氏囊为IBDV的靶器官,法氏囊内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为病毒增殖的靶细胞,病毒感染后可导致细胞和细胞核碎裂、细胞坏死、凋亡等,造成机体B淋巴细胞大量减少,破坏机体正常免疫应答能力。因此,易感鸡群感染后除导致发病死亡外,还可引起免疫抑制,增加机体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引起继发感染。疫苗接种是养禽业预防IBD流行的最主要措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疫苗主要是传统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利用活疫苗进行接种可诱导鸡群在较短时间内产生主动免疫,但由于其易受母源抗体(MDA)的干扰,往往在不同鸡群或同一鸡群不同个体间产生不同的免疫效果,有时还可导致免疫失败。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临床上往往会使用一些毒力偏强的商品化疫苗,但使用后会引起法氏囊组织损伤,导致免疫抑制,同时也带来毒力返强和散毒等生物安全风险。此外,由于大多数商品化的IBDV活疫苗都是基于经典毒株研制的,对临床流行的IBDV超强毒株或变异株感染的鸡不能产生完全保护。与弱毒疫苗相比,灭活疫苗更加安全,但免疫效果低于活疫苗,并且需要反复多次加强免疫,导致免疫成本增加,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与流行毒株完全匹配的新型疫苗。许多研究已经表明,IBDV 抗原性主要取决于A节段上VP2基因,其编码的VP2蛋白是唯一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蛋白。因此,以病毒VP2基因为靶目标,结合已有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DNA重组技术开展新型疫苗研究已成为IBD疫苗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出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作者杨宵玥,陈玲,宋亚芬.
下一篇: VP2蛋白是IBD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