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收益,国家扶持的特点2022-02-17 08:59:47

园区内研发机构和研发型企业数量少,研发活力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内引进的企业大多为比较成熟的制药企业,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较少,使得园区大多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并没有形成集聚研发等高价值环节。以24个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2007--2015年的统计数据为例,统计表明技术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足2%,年均仅为1.3%。研发投入和产出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过程需要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是衡量技术创新投入的最重要指标。专利是创新活动的实现,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产出指标。以24个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2010--2015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基地R&D经费投入呈持续增长趋势,平均研发强度(R&D经费投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仅为2.69%,与发达国家研发强度普遍在10%以上的水平相差很远。R&D人员投入数量明显不足,仅占企业从业人数12.05%。2010--2015年,年均3383家企业共申请了11575项发明专利,平均每个企业申请专利数量不足4项。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典型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都很高。而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除北京、上海等发展较好的园区外,普遍缺乏与园区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尤其是缺乏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等高层次人才,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园区良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24个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2010--2015年的统计数据为例,2010--2015年间24851家企业,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097名,平均每家企业具有博士学位人员0.73名。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收益的特点,加之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全国各地掀起了兴办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热潮。这其中有发展规划明确、特色鲜明的园区,但也不乏有很多缺乏统筹规划、不顾当地的医药资源和环境、盲目跟风建设的园区。这种大规模的盲目扩建势必会造成大部分园区产业结构趋同或相近、缺乏发展特色,将有限的人才、资源、资金分散,造成土地和资金等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出自《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作者徐凯,孙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