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Cs通过旁分泌途径影响关节腔内的微环2022-03-29 09:16:00
LEE等发现,ADSCs会向病变或缺血位置迁移,这种现象称为“归巢”。KATSHA等认为,ADSCs注入体内后,导致归巢现象的原因不明,在受损组织中分化的效率很低,甚至并不直接作用受损处。LI等认为,ADSCs通过旁分泌途径影响关节腔内的微环境,分泌各种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介导软骨细胞的抗炎、抗纤维化、抗凋亡和营养效应。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携带大量活性物质,通过内吞-融合-外排方式释放,作用于其他靶细胞。HAN等在ADSCs体外培养上清液中找到平均直径为90nm的圆形或椭圆形膜囊,且外泌体特异性生物标志物CD63和热休克蛋白-70呈阳性,证实其为外泌体。ADSCs产生的外泌体( ADSCs - Exos)主要通过丰富的miRNA促进软骨修复,还可减轻炎性反应,保护关节软骨。
ADSCs无论是单独注射还是协同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善效果均显著。不良反应方面,抽脂术并发症发生率极低,1 项全国性调查报道为0.1%。多中心研究分析,经干细胞治疗(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ADSCs)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2.1%(以疼痛和膝关节肿胀为主) ,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 包括肿瘤、神经和血管事件) ,其中肿瘤的发生率为0.3%。这些临床研究提示,ADSCs治疗骨关节炎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且安全性高,但注射剂量尚无固定标准。同时,手术医师水平、生物辅助剂的使用及未展开大规模临床试验,使ADSCs的临床疗效评价存在一定局限性。
出自《脂肪来源干细胞治疗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作者崔晓, 郭冰玉。
上一篇: 免疫调节与抗炎作用
下一篇: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