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SCs可诱导DPSCs向神经方向分化2022-03-30 10:00:00

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使患者出现运动性迟缓或者僵直等症状,目前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临床上已有的帕金森病治疗方案主要有三种: ①左旋多巴等药物的应用,左旋多巴能够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但是其并不能有效减少多巴胺的损失,还使患者在几个月或者较长时间的治疗后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故对于年轻、需要长时间大量服用药物的患者,治疗风险较大;②抗胆碱能制剂的应用,抗胆碱能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兴奋多巴胺受体,改善临床症状。同样也存在着副作用,主要是对功能性残疾无效,同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认知损害等毒副作用;③深部脑刺激,为患者提供了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一种物理治疗方式,可通过高频电流刺激达到治疗目的。但是治疗过程中的电流刺激会影响临近皮支脑干束引起语言或感觉功能异常。为了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干细胞修复受损的神经元,如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但ADMSCs 难于在成体获取,而 BMMSCs 也存在大量提取困难,且存在随年龄增加分裂分化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而牙髓干细胞来源自颅神经嵴细胞,与神经起源相同,伦理争议少,获取容易,同时具备较强的多向分化能力和再生能力等优点,因此成为干细胞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DPSCs可以分为恒牙来源和乳牙来源。两种细胞均为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研究显示约有50%的DPSCs 并非来自于血管周细胞( 即大部分干细胞的主要细胞库) ,而是来自于施万胞和施万细胞前体细胞等神经胶质细胞。这类DPSCs也可以在牙的发育和自我修复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研究显示,间接共培养SCs以及DPSCs可以互相促进增殖,且SCs可诱导DPSCs向神经方向分化。
 
出自《牙髓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作者江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