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DPSCs在帕金森病的研究中取得了多项进展2022-03-31 09:01:51

虽然目前对于DPSCs在帕金森病的研究中取得了多项进展,但其临床应用前景还存在一系列不足。首先,DPSCs向神经元细胞的诱导过程复杂、耗时较长且效率较低,目前尚无最佳诱导方案,故实施过程中有可能由于培养周期较长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其次,当血脑屏障结构相对完整时,干细胞的迁移会受干细胞注射方式和注射载体的选择影响,目前动物实验中也分为鼻内以及静脉注射等多种给药方式,而最佳给药方式并不明确;此外,虽然 DPSCs 外泌体和条件培养基目前被视作有效的替代工具,并被证实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但两者的主要内容物和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且对于提取出的外泌体也缺乏标准的鉴定方法,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并针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研究其成药性;

同时,多巴胺能神经元分为A8、A9、A103个亚群,但只有A9能够整合到去神经支配的纹状体,有效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然而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探索,而忽视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终末分化的异质性,存在患者体内肿瘤形成的风险。DPSCs治疗帕金森病的未来发展方向,需探索多种牙源性干细胞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目前关于牙源性干细胞的相关研究主要局限于DPSCs,今后研究中可深入了解口腔中诸如牙槽骨来源的干细胞、牙根尖乳头干细胞以及牙胚细胞等多种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优势和不足,从而针对性地对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虽已利用小鼠等实验动物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尚需人体临床试验进行效果验证。牙体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培养、储存和使用等均无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虽然目前全球有部分牙源干细胞库正在运营,但干细胞库中储存的细胞投入治疗和使用的报道较少,且治疗效果难以评估。
 
出自《牙髓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作者江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