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PNI及修复的病理机制2022-03-31 09:06:00

外周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可由撕裂、牵拉、切断、压迫、缺血、高温、冷冻、感染和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尽管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为损伤神经的修复提供了良好基础,但由于外周神经损伤后病理过程复杂,神经再生缓慢,再生神经和周围组织粘连以及瘢痕组织的形成等,均制约着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PNI通常不会威胁患者生命,但可能会引起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性变化。有研究指出,在神经受损后,其支配的骨骼肌在数日内发生萎缩,随着萎缩时间延长,细胞凋亡逐渐增多,肌细胞核数量逐渐下降,最终造成骨骼肌功能永久性丧失。

目前,关于PNI后神经和靶器官损伤、修复的病理机制及再生治疗方法,特别是干细胞在再生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严重的PNI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外周神经受到挤压,轴突破坏,但结缔组织鞘和含有基膜管的施万细胞保持完整; 另一种是外周神经受到切割后断裂,轴突、结缔组织鞘和基膜管都被打断。以上两种情况,无论轴突是受到压迫或者横断,神经元、施万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等都发生了变化。PNI后,运动神经元与靶器官断开,神经元的形态学发生改变,例如细胞核偏心,细胞核附近开始有尼氏体溶解,并逐渐向细胞外膜延伸。
 
损伤后神经元的一系列mRNA转录谱发生改变以适应轴突再生和神经元存活,如神经元的细胞骨架蛋白-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上调以介导轴突的生长。此外,神经营养因子、多种神经肽和细胞因子等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也将上调。轴突断裂后,由于轴浆运输中断,轴突断端远侧很快自近端向远端发生变性、解体,即沃勒变性。在变性发生后,施万细胞不仅参与消化崩溃的髓鞘和轴索碎片,还能产生趋化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α、白介素-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等吸引血液里的巨噬细胞透过血-神经屏障,执行吞噬作用。
 
出自《干细胞对外周神经损伤与肌肉萎缩的治疗进展》作者马萌萌,唐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