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2022-04-15 08:43:24
ark等在2018年报道了一项纳入9名难治性RA患者的临床1a期研究,9名患者分3组分别接受了细胞量为2. 5×107,5×107,1×108/人次的单次静脉输注UC-MSCs的治疗。结果显示9名患者症状和血清学好转,试验期间无严重的不良事件。但该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移植UC-MSCs后的随访时间较短,没有安慰剂组与UC-MSCs实验作进一步比较。Gowhari等研究表明MSC移植通过减少B细胞激活因子和增殖诱导配体的产生并降低其受体在 B 细胞表面的表达来抑制B细胞。MSC 移植后 BAFF和APRIL的血浆水平显著下降,表明MSCs移植对体液免疫有显著影响。这些发现表明BAFF可能是进一步研究RA发病机制的目标。综上,MSCs移植是治疗RA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阻止病情进展; 二次移植可以进一步巩固首次移植效果。MSCs移植可能成为临床治疗RA的新选择。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异质性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重要特征。Lisnevskaia等认为遗传易感性与外界因素如药物、紫外线、感染、压力等共同参与了SLE发病。尽管影响因素不同,但基本和最终的途径是大量免疫细胞的失调,导致B细胞活化、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产生。有研究表明,SLE 患者的 MSCs 在结构和生理上存在缺陷,自体MSCs移植不能改善SLE疾病活动性,多采用异体干细胞移植。在2010年,孙凌云等对16例活动性SLE患者采用单次静脉注射1×106/kg进行异体UC-MSCs移植。移植后患者生物学指标、肾功能明显改善。
随后该课题组进一步开展了经静脉单次移植1×106/kg 异体BM-MSCs或UC-MSCs治疗87例难治性SLE患者Ⅱ期临床研究。MSCs 移植第4年随访时完全缓解率达50%,整体生存率达94%。MSCs移植使难治性SLE患者的器官功能障碍得到临床缓解和改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所有不良事件认定与MSC移植无关。一项来自4个临床中心的研究结果,40例SLE患者均输注UC-MSCs两次(每次 1 × 106 /kg,间隔1周) 。随访12个月后总生存率为92.5%,狼疮肾炎患者肾功能与移植前比明显改善。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者王亚静,马丹,武泽文。
上一篇: MSCs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