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在肝硬化治疗领域研究较多的是胚胎干细胞2022-04-20 08:56:36

目前在肝硬化治疗领域研究较多的是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ESCs是指从未分化的多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自我分化潜能; iPSCs在形态、基因表达、分化能力等方面均与ESCs相似,也是目前基础研究较全面的干细胞之一;MSCs则不仅具有自我更新、分化的潜能,还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因此被认为是治疗肝硬化最具前景的干细胞群。现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998年,Thomson等首次获得人类ESCs。ESCs是一类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分离的细胞,由50~150个细胞组成,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诱导后的ESCs形态特征、基因特异性均与肝细胞类似,为典型的肝细胞样细胞,即高表达肝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白蛋白、肝细胞核因子4α、细胞角蛋白8和细胞角蛋白19等。
此外,在培养过程中ESCs可长期、稳定地保留肝细胞表型,并可分化为成熟肝细胞,具有肝细胞功能,如糖原储存、细胞色素活性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摄取等。同时,来源于人ESCs的HLCs还可促进免疫缺陷小鼠的肝再生,表明ESCs治疗肝脏疾病的机制与其向HLCs分化有关,为ESCs移植治疗肝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将ESCs分化为HLCs表型的方法已经建立,该方法通过激活素A和Wnt3A促进内胚层分化。虽然人类ESCs已达到临床使用标准,但ESCs用于肝硬化的治疗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ESCs的获取需要破坏囊胚,存在不可避免的伦理问题; 其次,ESCs属于多能干细胞,移植后存在发生畸胎瘤的风险。
 
出自《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作者王丹阳,许燕楠,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