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Cs也可分化为髓核样细胞2022-05-05 14:27:05
IPSCs也可分化为髓核样细胞。Tang等根据脊索细胞和髓核细胞的发育情况证实了一种可促进IPSC在体外分化为髓核样细胞的培养基补充方案,这种髓核样细胞有再生椎间盘的潜力。Xia等则采用了“两步走”方法:第一步诱导IPSCs分化为中胚层细胞,第二步诱导MCs分化为髓核样细胞,将髓核样细胞注入大鼠尾椎间盘内治疗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基于退变椎间盘内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减退这一现象,研究者希望通过补充椎间盘内细胞达到恢复正常细胞外基质,逆转椎间盘退变这一目的。但目前仍有一些关键性问题尚待解决,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以下问题:①细胞存活:椎间盘内营养缺乏、渗透压高、pH值低,微环境较为极端,同时椎间盘还需承担较大的压缩负荷,这些不利因素为细胞存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目前的研究时间均较短,细胞能否在退变环境中长期存活尚不清楚;
②动物模型:目前使用的动物模型均为人工诱导退变,与人类椎间盘自发退变的发病机制不同,同时动物椎间盘受力也与人类存在差异,仍需寻找合适的动物模型和造模方法以更真实的模拟人类椎间盘退变过程;③细胞来源:由于BM-MSCs的可获得性和增殖能力,目前普遍认为是椎间盘再生临床试验中的最佳供体细胞候选者,但仍不能忽视治疗过程中骨赘和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其他类型细胞有可能是更好的功能性细胞来源,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这些细胞用于椎间盘再生的益处和局限性;④支架材料:在细胞治疗中由于椎间盘内压力较高,直接注射细胞会导致细胞渗漏,需要支架材料的参与。理想情况下,支架材料应该能为细胞重新构建细胞外基质,刺激细胞增殖和分化,同时支架材料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承担较重的压缩负荷。目前适合于椎间盘再生的理想支架材料仍在研究之中;⑤治疗时机: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病程较长,需通过研究确定细胞治疗的合适时机。
出自《细胞疗法治疗椎间盘退变研究进展》作者刘宇,杜传超,海宝。
上一篇: 椎间盘祖细胞的主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