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C-MSCs治疗心衰的临床研究值得关注2022-05-12 08:35:37
除了已在Clinical Trial中注册的临床试验外,国内也有一些早期的针对hUC-MSCs治疗心衰的临床研究值得关注。Fang等研究发现,3例缺血性心肌病所致HF患者(EF<40%)接受静脉输注hUC-MSCs5×106~1×107/ml共10ml,随访期间未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移植3个月后,2例患者LVEF明显提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LVEDV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2个月后LVEF的提升效果依旧显著;1例患者在观察期内LVEF 缓慢下降。12个月后3例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和6MWD距离也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事件期间发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静脉输注hUC-MSCs治疗心衰的安全性和对心功能提升的有效性。但是该临床试验纳入的病例数相对偏少,实验设计上缺少对照组,且随访指标未涉及NT-proBNP等直接反应患者心衰程度的实验室指标,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不够全面。
Zhao等将HF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同时行hUC-MSCs冠状动脉内移植,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LVEF在移植1月后开始明显改善,随访至6个月时,患者LVEF、NT-proBNP和6MWD情况均显著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猝死率下降(χ2=4.58,P<0.05)。
解放军总医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间将住院的具有心功能不全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移植10ml的hUC-MSCs悬液(细胞数2×107个),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注射10ml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术后3月及6月LVEDV和LVESV均较术前显著减小,LVEF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随后,该中心又进一步将住院的缺血性心力衰竭并进行血运重建患者随机分为移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移植组经梗死相关动脉或心脏供血优势动脉注入10mlhUC-MSCs悬液(细胞数2×107),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注入1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同期比较,移植组LVEF、6MWD、LVEDV、BNP 均优于对照组(均 P<0.05)。
出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心力衰竭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作者陈益琼,张鹏飞,忻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