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allo-HSCT对恶性血液病的治疗疗效显著的2022-05-17 08:54:31

allo-HSCT对恶性血液病的治疗疗效是显著的,但all0-HSCT后血小板减少病人的生存质量低、死亡率高,其发生的机制可能有:骨髓造血微环境受损、骨髓免疫微环境的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所有这些均会引起血小板的生成减少、破坏增多。现有研究表明,严重的细菌感染对骨髓造血微环境、免疫微环境产生影响,甚至直接损害血小板,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增多。MCV感染、EB病毒感染可抑制或损伤巨核细胞系,或者通过免疫途径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而在病毒感染后,使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阿昔洛韦,会导致骨髓抑制,进一步引起血小板减少。GVHD通过损伤巨核细胞系、免疫途径导致血小板减少。此外,移植前化疗和放射治疗会对骨髓中的祖细胞,特别是巨核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导致骨髓抑制,增加感染和出血的风险、导致血管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从而加速血小板的破坏和消耗过程,引起血小板的减少。与现有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证实移植前疾病未完全缓解、移植前合并感染、首次确诊到移植时间>6月、ABO血型不相合、输注单个核细胞数≤10×108/kg、发生 GVHD、EB病毒感染、MCV感染、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是allo-HSCT后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

分析血小板减少患者中PT组与SFPR组的临床特征,发现移植前疾病未达完全缓解、合并其它系统疾病、首次确诊到移植时间≥6月、清髓性预处理方案、输注CD34+细胞数≤5×106/kg、输注单个核细胞数≤10×108/kg、GVHD、EB病毒感染、MCV感染均是allo-HSCT后导致PT的危险因素。SFPR组的3年OS率、3年PFS率均低于PT组,提示任何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再次减少均对移植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出自《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及艾曲泊帕治疗疗效分析》作者罗明青,孙水云,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