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干细胞治疗2022-05-17 08:59:20

辐射引起唾液腺功能损伤的机制复杂,各种预防措施及恢复功能的治疗,如恢复血管、神经支配,利用药物保护腺体组织以减轻辐射损害,抗氧化治疗等都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唾液腺分泌功能的恢复最终还是需要受损腺体中自身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来补充已经耗竭的、负责分泌功能的腺泡细胞的数量。近年来,随着干细胞及无细胞治疗研究的发展,放射性唾液腺损伤治疗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

研究者最初设想的是在体外植入干细胞,待干细胞在损伤组织内存活、分化成具有功能结构的组织,从而恢复机体功能。在早年的研究中包括了多种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治疗,如利用骨髓MSCs、造血干细胞、人羊膜MSCs、牙髓干细胞、唾液腺干细胞、皮肤MSCs等修复不同组织的损伤。我们将人羊膜MSCs经腺体局部注射到放射性损伤SD大鼠唾液腺组织中,发现干细胞在体内存活并部分恢复了分泌功能。Lim等将人脂肪MSCs连续3周(每周1次)经C3H鼠的尾静脉注射,12周后,检测结果发现放射性损伤唾液腺的唾液流率明显增加,唾液分泌延迟时间明显缩短,在第4周时,在损伤腺体内还能找到移植的脂肪MSCs,这些干细胞部分已经分化成了具有分泌功能的颌下腺上皮细胞。Pringle等将人颌下腺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的、在体外培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c-kit+成体干细胞直接注射到辐射后损伤的鼠唾液腺腺体组织中,结果显示,这些c-kit+干细胞在鼠的体内能自我更新、分化,最后具有修复唾液腺的分泌功能。
 
Lombaert等将唾液腺干细胞移植到放射性损伤的唾液腺组织中后,干细胞能定植在唾液腺的主要导管处分化成腺泡细胞, 并形成腺泡样及导管样结构,进而改善腺体的分泌功能。随后的一系列研究发现,c-kit+的唾液腺成体干细胞在修复放射性损伤唾液腺功能方面相比其他的干细胞, 具有明显的优势。 尽管c-kit+干细胞在修复放射性损伤唾液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作为干细胞供体来源的腺体中,这类细胞的数量却很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数量减少得更加明显,导致治疗性来源的干细胞获取困难。
 
出自《放射性唾液腺功能损伤的再生医学研究——从干细胞到无细胞治疗》作者黄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