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多能祖细胞2022-05-18 08:53:3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弥漫性肺泡损伤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气体交换障碍、上皮-毛细血管破坏以及难治性低氧血症。ARDS一旦发生,预后凶险,病死率高达30%~50%。临床治疗主要以保护性机械通气以及限制性液体管理为主,尚缺乏逆转ARDS肺部炎症的有效治疗策略。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多能祖细胞,被认为是治疗ARDS的潜在新药物。临床前研究证实MSC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降低ARDS病死率。然而,干细胞存在促进肿瘤生长、诱导免疫反应、高剂量MSC易导致肺栓塞等缺点,限制了MSC的临床应用。MSC的旁分泌保护功能主要由其分泌的细胞外囊泡介导,因此MSC来源的EVs具有类似MSC的治疗效果。MSC-EVs可能是ARDS中MSC治疗的潜在替代方案。本文就 MSC-EVs 的特征以及其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EVs是细胞脱落到细胞外空间的异质性膜性囊泡,由脂质双分子层包绕形成。到目前为止,EVs类别尚无共识。根据大小、形成方法以及内容物,EVs通常可分为外泌体、微囊泡以及凋亡小体3类。其中,外泌体是内泌体来源的20~100nm的微小囊泡。微囊泡由细胞外膜直接出芽形成,大小在100 ~1000 nm。凋亡小体是凋亡过程中细胞膜出芽形成并释放到细胞外的细胞碎片,大小在50 ~ 4000nm由于这 3 种 EVs 亚型的大小、密度以及膜成分存在重叠,目前很难将它们完全分离开。
 
EVs可由不同类型的细胞分泌,包括肺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肿瘤细胞以及MSC等。EVs携带多种类型的蛋白质、DNA、信使 RNA以及各种信号转导分子。根据不同的细胞来源以及内容物,EVs在健康以及疾病中的作用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益的。大部分能够长时间维持其结构的EVs可转移至靶细胞,因此EVs能在血液、淋巴液、脑脊液、肺泡灌洗液等体液中检测到。EVs曾被误认为是细胞碎片,现在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健康和疾病中细胞间交流以及调控各种细胞反应的中介物,包括调控免疫反应和参与炎症反应以及癌症进展等。EVs 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如内化、配体-受体作用、分泌细胞因子等)与靶细胞相互作用,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换。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胞外囊泡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袁雪燕,刘凤,陆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