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ASCT后使用新药提高巩固及维持治疗疗效2022-05-31 09:06:50

ASCT后巩固治疗的目的是加强血液学反应并抑制残留病灶。移植后维持治疗包括使用1 ~2种剂量低于诱导剂量的药物,目的是维持ASCT 达到的反应深度。在新药时代,ASCT后患者接受以新药为基础的巩固维持治疗能否进一步改善缓解率与生存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为了调查新药能否改善ASCT治疗后MM患者的预后,Shimazu等对2007年1月 ~ 2018年12月期间前期接受ASCT治疗的7323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据传统药物到新药的使用时间将其分为第1组(2007 ~ 2010年) 、第2组(2011 ~ 2016年)和第3组(2017~2018年),结果显示3组的2年OS率和5年OS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2年OS率分别为 85.8% (95% CI 84.1% ~ 87.4%) 、89.1%(95% CI 88. 0% ~ 901%) 和 92.3%(95%CI90.0%~ 94.2% ) ,5年OS率分别为 64.9% (95% CI 62.4%~ 67.3% ) 、71.6% (95% CI 69. 7% ~ 73.3%)和未达到。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药的引入使得ASCT后的患者OS显著改善(第1组 <第2组<第3组)。
 
硼替佐米经常用于自体移植后的巩固或维持治疗,特别是对患有高危疾病的患者.有研究表明在ASCT后使用基于硼替佐米的巩固治疗方案,与不含硼替佐米的巩固治疗方案相比,可使患者的PFS期显著改善(HR= 0.77,95% CI 0.68 ~ 0.88,P < 0.001),但不能改善患者的 OS 期(HR = 0.98,95% CI 0.78 ~1.24,P = 0.87)。此外另有研究表明在新诊断的MM患者中,在ASCT后使用KRD方案(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行巩固治疗有利于提高MRD转阴率并改善骨代谢。
 
出自《新药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骨髓瘤治疗中的地位》作者阙伊湄,徐延洁,李春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