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2022-06-02 08:49:44
MSCs是可从多种组织分离出来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表现出多谱系分化的基质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征包括:贴壁生长;CD90,CD105,CD73、CD13及HLA-I类分子表达阳性;CD45、CD34、CD31、CD14及HLA-Ⅱ类分子表达阴性; 多向分化潜能。有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中的MSCs 在细胞因子分泌、DNA甲基化及免疫调节方面表现异常.银屑病患者中的MSCs凋亡、增殖分化及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导致MSCs免疫调节功能受到抑制。此外,银屑病患者中的MSCs可以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过度表达、异常增生、细胞周期缩短。因此,MSCs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体外实验证明,MSCs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以调节银屑病患者中的免疫细胞,减轻银屑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向正常的生理反应转化。MSCs可调节树突状细胞、NK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即通过抑制TNF-α及γ-干扰素(INF-γ)分泌,刺激IL-10分泌来调节免疫反应,进而影响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在固有免疫中,髓系树突状细胞在其成熟后对初始T细胞起抗原提呈作用,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DC共培养后,细胞表面的MHCⅡ类分子、CD11c、CD83和共刺激分子表达减少,IL-12表达也减少,从而削弱DC的抗原提呈功能。
中性粒细胞作为抵御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在先天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吞噬病原体后,中性粒细胞经历自发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维持细胞的动态平衡。MSCs可以影响中性粒细胞中促凋亡和抑凋亡基因(包括凋亡起始蛋白Caspase-9、Caspase-8,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及抗凋亡蛋白Mcl-1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显著延长中性粒细胞的寿命。中性粒细胞在体内具有趋化运动能力和吞噬功能,在体外和MSCs共培养后发现中性粒细胞仍具有良好的趋化运动和吞噬能力,与新鲜分离的中性粒细胞相比无功能亢进作用; 但中性粒细胞的活性氧随培养时间延长发生变化,但总体超过新鲜分离的中性粒细胞.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银屑病研究进展》作者赵子葳,李俊琴,牛旭平。
上一篇: 间充质干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下一篇: MSCs通过细胞接触的方式抑制T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