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Cs治疗脑中风疾病的效果2022-06-09 09:18:31
Geng等研究者用白藜芦醇处理DPSCs,并与在神经元诱导培养基中培养的DPSCs比较,发现两组DPSCs的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巢蛋白和神经丝蛋白)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上调,表明白藜芦醇具有与神经元诱导培养基相近的诱导DPSCs神经元向分化作用。随着人们对DPSCs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临床前动物模型实验证明DPSCs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DPSCs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且分化的细胞表现出典型的电生理特性。与之相反的是,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修复神经损伤方面的证据尚不够充分,且存在肿瘤形成、免疫排斥、伦理争议等问题,因此DPSCs是一个促进神经修复和保护神经特性的良好细胞来源。Nito等将DPSCs注入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发现DPSCs显著抑制了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脑梗塞面积明显减少,运动功能障碍得到逆转,皮质缺血边界区域的神经元变性明显减轻。另有研究发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参与了DPSCs介导的脑中风治疗,且DPSCs的治疗作用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Kota等使用过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的DPSCs治疗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大鼠,发现过表达HGF增强了DPSCs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炎性因子表达和神经元变性,减少脑梗塞面积,改善运动功能。再灌注后,过表达HGF的DPSCs能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并增加脑梗塞周围区域的微血管密度。Chiu等将免疫分选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阳性的DPSCs移植到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大鼠的脑中,发现DPSCs能够神经向分化,诱导神经突的再生,改善大鼠的神经行为,促进神经的可塑性和神经功能恢复。
此外,有研究者将DPSCs衍生的神经球细胞移植入重度前脑缺血性损伤的大鼠脑内,发现DPSCs能提供神经保护作用,脑缺血显著改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死亡减少,提高了动物的运动功能、认识功能和总体生存率。Nagpal等主持了自体DPSCs治疗慢性中风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的临床研究,不过最终结果尚未报道。
出自《基于牙髓干细胞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新进展》作者程晨,彭杉,杨桐。
上一篇: DPSCs的神经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