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Cs治疗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2022-06-10 08:28:52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锥体外系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早期凋亡,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步态障碍、僵硬和静息性震颤。因为其神经嵴来源、免疫调节作用、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诱导轴突导向、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等特性,DPSCs可成为PD治疗的细胞来源,为基于干细胞移植的PD治疗提供一种比较可靠的途径,在PD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Fujii等将人脱落乳牙来源的DPSCs移植入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大鼠PD模型中,发现DPSCs主要通过旁分泌机制促进PD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多巴胺水平,增强了内源性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促进了黑质纹状体的恢复。另有研究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诱导PD体外模型,与DPSCs在Transwell条件下共培养,发现DPSCs能减少该模型活性氧和一氧化氮产生,减轻DNA 损伤,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在PD体外模型的治疗中发挥神经保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Chen等将DPSCs条件培养基经尾静脉注入鱼藤酮诱导的大鼠PD模型,发现能够改善PD症状,增加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降低黑体和纹状体的α-突触核蛋白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DPSCs条件培养基的治疗作用是通过调节胆碱能突触、钙信号通路和血清素能突触来实现的。
阿尔茨海默病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痴呆和智力下降,主要病理变化为β-淀粉样肽沉积和Tau蛋白磷酸化。Wang等用大田软海绵酸作用于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系来制备AD细胞模型,然后将DPSCs与AD细胞模型进行Transwell共培养,发现AD体外模型的细胞活力升高、凋亡减少,收缩的树突重现再拉长,微丝紧密排列,微管纤维增厚,Tau蛋白的Ser396磷酸化显著受到抑制。另有研究显示DPSCs 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细胞因子,显著降低β-淀粉样肽的细胞毒性,刺激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生成,并降低凋亡促进因子Bax,从而使细胞凋亡减少,说明DPSCs有望成为治疗AD的候选药物。
出自《基于牙髓干细胞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新进展》作者程晨,彭杉,杨桐。
上一篇: DPSCs治疗脑中风疾病的效果
下一篇: DPSCs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