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融合是细胞间通信的一种形式2022-06-15 08:47:51
正常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内源性抗氧化物能够及时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使组织细胞免受损伤。再灌注阶段产生大量ROS,超过机体抗氧化和清除能力,造成细胞损伤。再灌注诱导的氧化应激在I/R中起重要作用。MSCs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将功能性线粒体捐赠给受损细胞直接或间接表达抗氧化特性通过上调抗氧化酶增强宿主组织的抗氧化防御能力、免疫抑制特性避免ROS产生、调节炎症反应、增强细胞呼吸和线粒体功能,减少氧化损伤。MSCs可以增加肠I/R损伤后小肠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MSCs通过归巢迁移至再灌注小肠,在受损组织中定居,通过对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产生积极影响,增加肠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的水平,减少氧化应激; 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增加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弱炎症反应; 减少细胞损伤,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对受损组织有治疗作用。
细胞融合是指来自不同谱系的2个细胞的质膜融合在一起,同时保留核的形态,是细胞间通信的一种形式。在特定条件下,部分细胞融合涉及细胞间直接而短暂的亚细胞细胞器(如线粒体)和蛋白质复合物的交换; 若是永久的融合,细胞质成分和细胞器在这些细胞之间共享。迄今为 止,多项研究表明,MSCs与心肌细胞、神经元和肝细胞存在融合反应,产生可以同时表达前体细胞和分化细胞特异性标记的杂交多核细胞。研究发现,细胞间连接的长度与传递线粒体的数量成反比: 细胞间距离的延长导致传递线粒体的数量减少,因此,细胞融合会导致大量线粒体递送至受体细胞中。已经证实,MSCs的修复功能部分由线粒体转移介导,线粒体从MSCs转移到受损细胞,可以改善氧化磷酸化,增加三磷酸腺苷产生,恢复线粒体功能,挽救受损细胞免于凋亡,修复细胞和组织的功能。
细胞融合在正常情况下是罕见的,启动细胞融合事件的因素仍在研究中,目前已知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炎症或照射,都可以刺激MSCs与组织内分化的常驻细胞之间异位融合的频率增加,因而增强了线粒体转移和组织修复,同时再生组织中检测到的异核体增多。已有研究证明BMSCs和肠上皮细胞之间的融合事件。细胞融合在MSCs介导的肠道保护中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作者徐蕴馨,王清秀。
上一篇: MSCs组织修复和血管再生
下一篇: Cas9技术对MSCs进行基因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