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外泌体治疗骨质疏松相关研究2022-06-23 08:29:37

Youssef等强调了合成外泌体在治疗骨损伤及相关骨疾病方面的优越性。一方面,外泌体通过内吞、融合等多种不同方式介导其内部的生物活性物质进入靶细胞,从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另一方面,外泌体与靶细胞结合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其在治疗骨损伤与骨疾病方面具有多种不同的使用方式。如药物递送剂、生物制剂等,从而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发挥极大的优势。

Snx10作为调节细胞膜运输的分选连接蛋白,定位于破骨细胞早期核内体,具有调节细胞膜运输的功能。Zhu等发现沉默 Snx10 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和破骨细胞在羟基磷灰石上的吸收。也抑制TRAP的分泌。从而证实Snx10在破骨细胞中表达,且是体外破骨细胞分化及发挥活性所必需的,Battaglino等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并鉴定了 FKBP12,观察到 Snx10 和 FKBP12同早期核内体抗原1(EEA1)存在于蔗糖梯度离心得到的同一亚细胞组分中,表明 FKBP12 亦定位于早期核内体ꎬ即Snx10和 FKBP12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内吞体/溶酶体稳态的调控。这些发现可能为通过靶向破骨细胞膜转运的关键步骤来控制骨量丢失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Hu等将CXCR4+外泌体与携带antagomiR ̄188的脂质体融合ꎬ产生混合纳米颗粒。检测发现,杂交混合纳米颗粒特异性聚集于骨髓,并通过释放antagomiR ̄188从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抑制脂肪的生成ꎬ从而逆转小鼠年龄相关性骨小梁丢失。发挥降低皮质骨孔隙率的作用。miR ̄188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抑制成骨,在老龄小鼠中,miR ̄188的下调逆转了与年龄相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转移,并改善了骨量丢失。本研究为构建用于RNAi传递的骨靶向NPs作为老年骨量丢失的合成代谢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出自《外泌体与骨质疏松相关研究进展》作者朱世壮, 杨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