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基础与转化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2022-06-27 08:31:40
细胞治疗产品是指用于治疗人类疾病,来源、操作和临床试验过程符合伦理要求,按照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进行研发和注册申报的人体来源的活细胞产品;是从实验室培养的干细胞、组织和器官中提取的,被注射到患者体内的生物技术产品。CTPs主要包括干细胞和体细胞两类,其中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是目前正在研究的用于制备细胞治疗产品的主要细胞类型。由于细胞治疗产品采用个性化治疗,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对干细胞及相关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临床应用为目标的干细胞基础与转化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近几年来,细胞药物领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TPs进入临床,用于治疗多种严重疾病。至2019年底,全球共推出超过27种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已有多种细胞治疗产品获批上市。同时,国内各大制药企业积极布局产业链的延伸,不断深入对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将干细胞纳入药品管理。截至2021年4月,全球有2073种在研细胞治疗药物,比2020年增加了572种,增长38%。
CTPs的临床前研究同样遵从GLP规范,在非GLP状况下开展的研究或检测,应予说明并评估非GLP条件对试验结果可靠性、完整性及对细胞治疗产品总体安全性评价的影响。申报时需要安全药理学试验、单次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试验、致瘤性和成瘤性试验以及非预期分化作用等研究数据。CTPs的致瘤性和成瘤性评价周期长,并受到细胞来源、细胞的处理程度、给药途径和部位等因素的影响。畸胎瘤发生风险高,是远期毒性和临床前毒性评价中最具挑战性的试验项目,也是该类药物开发中的最大障碍。
普遍认为,未分化细胞因具有固有的多向分化和多能性,在免疫缺陷动物中可形成畸胎瘤。CTPs成瘤性风险主要与是否含有未分化细胞、非预期分化、多次传代或转化导致的基因突变和不稳定性以及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反转录病毒载体等)的致瘤性风险等因素有关。根据细胞产品的类型不同,一般认为CAR-T细胞的致瘤性和成瘤性风险很低,评价时需重点考查其CAR基因转导带来的致瘤性风险,包括基因组插入的位点分析,病毒载体的致瘤性等。
出自《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致瘤性和成瘤性评价概况》作者庞丽丽,石富江,田永章。
下一篇: 临床前致瘤性和成瘤性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