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2021-09-15 15:00:36
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部分患者为独生子女,因此寻找HLA匹配的同胞全相合供者概率不到30%,而在中华骨髓库中寻找HLA全相合的无血缘供者周期较长,可能延误患者移植时机。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和无血缘供者的患者,可以考虑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方案。随着白血病患者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迅速增加,移植经验丰富的临床中心也将开始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优势在于供者易获得,父母及同胞依从性好,可根据供者年龄、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供者,且目前疗效已接近全相合移植,因此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移植选择。国内已有多个单中心小样本研究应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均使用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的外周血干细胞与骨髓干细胞混合移植。国内已有研究探索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纳入患者6例,移植物采用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回输骨髓干细胞前6 h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1例死亡,余5例无病生存。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缺乏HLA全相合的亲缘及非亲缘供者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另一种选择值得探索。既往回顾性分析11例合并活动性感染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移植前感染见于肺部、肝脏、口腔等多部位,11例患者在移植后1个月内均获得粒系重建,且无一例在移植后早期因感染死亡,该项研究表明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是合并活动性感染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且造血重建迅速。
国内探索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同样收获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与HLA全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和HLA全相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同,HLA不相合的供受者之间存在更明显的免疫屏障,故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时需要加大预处理方案的免疫抑制强度以利于移植物的植入,国内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预处理方案,进行单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能够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国内亦有研究中心采用白消安+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的改良预处理方案,同时联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环孢素A+甲氨蝶呤+麦考酚吗乙酯+CD25单克隆抗体方案),对于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较高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相关并发症、植入不良或植入失败的发生率。
既往研究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采用HLA全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n=69)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n=89)的前期移植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发生更多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但3年生存率(86% vs. 91%)具有可比性。作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可累及皮肤、消化道及肝脏,以特征性斑丘疹、高胆红素血症和腹泻为临床表现,其主要受累器官为皮肤;皮肤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能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过程中促进骨髓和外周血中Th1向Th2的漂移极化有关。由于供者T淋巴细胞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包括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基础方案、环磷酰胺基础方案、体外去除供者T淋巴细胞以及在预处理方案中应用全身放疗;将巴利昔单抗(CD25单克隆抗体)和(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用于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方案,可显著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此外,国内尚有研究分析移植物成分对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研究发现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可能与CD34+有关,高剂量的CD34+可能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出自《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应用与进展》作者丁宇斌,唐玉凤,唐旭东。
下一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未来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