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EVs在OA软骨形成和软骨再生中具有潜在作用2022-08-04 08:47:43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以及滑膜炎症为特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可导致疼痛、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主要包括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和手术疗法,以及其他基于缓解疼痛的综合疗法,但上述治疗仅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无法从根本上逆转膝关节进一步退变的进程。近年来,细胞外囊泡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极大关注,并成为再生医学中控制炎症、修复损伤、促进再生等研究的新领域。EVs包括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是细胞分泌传递生物信号的纳米级细胞间信使。EVs在OA软骨形成和软骨再生中具有潜在作用,源自软骨细胞的EVs可在体外诱导祖细胞和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软骨细胞,这被认为是修复软骨损伤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EVs还可提高抗炎和免疫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并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因此,应用来自间充质干细胞的EVs治疗OA具有巨大潜力。目前已知 EVs在OA中具有一系列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但其促进关节修复和减缓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对EVs在OA中作用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EVs是异质双层脂质膜小泡的统称,直径通常为30~2000nm,其可作为各种生物活性信号分子的载体介导细胞间通信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疾病和组织修复的热点。EVs是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分子,包括蛋白质、信使RNA、微RNA、脂肪和DNA。根据直径和生物起源途径可将EVs分为Exo、微囊泡和凋亡小体。
 
Exo是最小的EVs,直径30 ~ 150nm,由多泡核内体产生并随着隔室和质膜的融合而释放。微囊泡(既往称为微粒)直径50~1000nm,其可直接从质膜脱落,与Exo相似,微囊泡可能包含核酸、蛋白质和脂质,且可以将上述信号分子转运至靶细胞。凋亡小体是目前已知的直径最大的EVs,直径超过1000nm,在细胞凋亡后期形成。EVs可通过不同的机制与受体细胞进行交流,如通过跨膜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从而诱导细胞内信号通路,亦可通过与细胞膜直接融合或内吞作用释放到靶细胞中。未来仍然需要深入了解EVs的生物分子机制,以更好地标记不同类型的EVs。
 
出自《细胞外囊泡在骨关节炎中作用及治疗研究进展》作者章川,李松军.